深入推进“三大活动” 谱写司法为民新篇
——江油市人民法院持续推动“三大活动”走深走实
江油市人民法院以“大调研、大培训、大提能”活动为契机,深化“法浸诗城”党建品牌建设,紧扣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主线,依托红色资源优势,以“一支一品”为切入点,抓实“三项工程”,推动党建与审判执行同频共振、互促共进,打造了一张独具特色的司法名片。
以“大调研”抓实政治铸魂,“红色引擎”强化司法担当
一是调研先行,理论铸魂。严格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12次。班子成员、部门负责人深入企业、村社80余处,开展座谈交流330余人次,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。各支部结合“大调研”活动,开展学习研讨19次、党纪专题教育9次,支部书记讲授党课6次,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。
二是红色教育,思想强基。充分利用王右木纪念馆、青林口红军桥等红色资源,将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与情景教育相结合。创新“党业同训”模式,举办新任法官授袍仪式、廉政教育培训等活动,人均政治轮训30学时以上,引导干警筑牢政治忠诚,“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”工作经验经验被《人民法院报》专题报道。
三是文化浸润,固本培元。深耕法院特色法治文化建设,改造升级“文化四室”“职工之家”,组织开展文化作品创作、瑜伽健身活动、刻窗花诉廉话、“遇‘荐’经典”读书分享、“红色家书”专题荐读等活动,培育干警“忠诚为民、崇法尚德、公正廉洁”精神品格。
以“大培训”抓牢组织强基,“青色力量”锻造司法铁军
一是压实责任,夯实基础。压实党组主体责任,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,每季度研究党建工作,班子成员挂钩帮带支部建设,制定年度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和支部书记述职制度。压实党委主业责任,机关党委定期开展党建业务专题培训会,强化对下工作指导,推动落实党支部标准工作法。压实支部主角责任,制定“固定学习日”制度,每周集中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,推动实现党建业务双融双促。
二是培训提能,熔炉淬炼。举办“亮身份、树形象”活动,评选党员先锋岗、示范岗10个,组织开展“学雷锋”“党员双报到”等志愿服务600余人次。优化“诗乡法苑”学习平台,常态化开展专家学者授课、资深法官分享、典型案例研讨,总结精品问答22个,统一实务观点7则,助力干警“充电提能”,4篇学术论文获省市级奖励,1篇论文被《四川审判》刊发。实施“超能365导师”项目,资深法官和新入额法官“一对一”结对帮带,综合运用上挂锻炼、跟班学习、窗口历练等手段,着力抓好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。
三是清风护航,廉洁司法。开展“宽松软”专项整治,进行司法作风、审务督察44次,发出督察通报12期,做到即查即治、边查边治。抓好警示教育,观看廉政教育片7部,学习典型案例通报12期,覆盖1000余人次,引导干警以案为镜、警钟长鸣。选树先进典型,近年来53名干警、29个集体先后荣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,营造风清气正氛围。
以“大提能”抓紧队伍赋能,“金色天平”彰显司法温度
一是使命担当,服务大局。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与重庆潼南法院签订跨域立案、执行联动协议。推行诉讼服务“马上办”“网上办”“家中办”,累计服务23600余人次。设立“民营企业涉诉纠纷调解站”,为75家企业答疑300余次,化解纠纷420件。创新破产审判机制,用时2月完成长特劳务公司清算,刷新“江油速度”,经验被《中国审判》推广。
二是品牌引领,提质增效。推广“一支部一品牌”活动,通过创新品牌logo、品牌理念、工作措施,形成“天平护雏鹰”“法护航·益企行”“执行利剑·雷霆攻坚”等党建品牌,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凸显。擦亮“香樟树·江‘未’花开”未成年司法保护品牌,选派37名干警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,深入校园开展法治宣讲60余场次。
三是法治助力,振兴乡村。开展“我为发展献良策、解难题、建新功”活动,征求各部门意见建议16条,做到问需于企、问计于民。深化“法庭联乡村,党建促振兴”结对共建活动,今年以来联合乡镇走访小微企业40次,参与基层矛盾化解,开展法治宣讲6场,将法治力量深度嵌入乡村治理链条。